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财务会计
甲公司通过发行权益性证券的方式取得了乙公司80%的股权,甲公司与乙公司原股东在合并前不存在关联方关系。则下列关于甲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
甲公司通过发行权益性证券的方式取得了乙公司80%的股权,甲公司与乙公司原股东在合并前不存在关联方关系。则下列关于甲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
admin
2020-12-24
46
问题
甲公司通过发行权益性证券的方式取得了乙公司80%的股权,甲公司与乙公司原股东在合并前不存在关联方关系。则下列关于甲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选项
A.在报告期内取得应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时,合并现金流量表中只反映该子公司自购买日至年末的现金流量
B.对于子公司的少数股东依法抽回在子公司中的权益性投资,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中“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之下的“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
C.对于子公司向少数股东支付现金股利或利润,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中应当在“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项目下“其中:子公司支付给少数股东的股利、利润”项目反映
D.对于子公司的少数股东增加在子公司中的权益性投资,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中应当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之下的“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项目下“其中:子公司吸收少数股东投资收到的现金”
E.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当期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应当与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相互抵消
答案
ABCE
解析
对于子公司的少数股东增加在子公司中的权益性投资,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中应当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之下的“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项目下“其中:子公司吸收少数股东投资收到的现金”,选项D不正确。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WspKKKKQ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可享受优惠政策的项目中,不通过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之附表三《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做纳税调减的是()。A: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符合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
关于税务代理关系终止的税法,错误的是()。A:注册税务师没有按照协议约定提供服务,委托方欲终止代理行为,应与受托方协商并经过受托方同意后终止B:在代理期限内委
根据破产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抵销的相关表述中,正确的有( )。A.若抵销使债务人财产受益,管理人可主动抵销债务人与债权人的互负债务B.人民法院判决驳回管
下列关于地域管辖的表述中,符合民事诉讼法律制度规定的是()。A.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可由监狱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B.因公路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可由
甲公司与乙公司就空调购销协议进行洽谈,期间甲公司知悉了乙公司空调的加密技术,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合同后,便将乙公司的空调加密技术卖给了乙公司的竞争对手,导致...
甲、乙、丙是某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各占50%、20%、30%的股权。乙欲对外转让其所持有的全部股权,丙表示同意,甲表示反对,但又不愿意购买该股权,乙便与丁...
行政法律关系通常是指由行政法调整的,在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时与相对方形成的一种行政法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关于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行
根据监察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自我监督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发现办理监察事项的监察人员未经批准接触被调查人、涉案人员及其特定关系人,或者存在交往情
根据监察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B.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连续任职不得超过3届
万盛公司系某省某市一家建筑施工企业。2015年8月,该企业承接该市某单位的一项改建工程。因该公司违反法律及有关规定操作,施工阶段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某省建设...
随机试题
膝关节脱位以哪种脱位最常见?() A.前脱位和内侧脱位 B.前脱位和外侧脱位
主要由皮肤和呼吸道进入人体的毒物是() A.苯胺 B.正己烷 C.甲苯、二
门诊的病案信息源头是()。 A.建立门诊病人姓名索引处 B.门诊挂号处 C
反映心脏健康程度最好的指标是 A、每分输出量 B、心指数 C、射血分数
既能化湿行气,又能止泻及安胎的药物是 A、藿香 B、佩兰 C、砂仁 D、
2014年8月生效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中规定,()以上的基金
教学评价可以判断或证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水平和层次,并且还极有可能被用作教师升
A.1 B.2 C.3. D.4B两组字符中都有字符“3◣”,所以选B。
总分类科目与其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的核算内容相同,所不同的是前者比后者提供的信息更
集体劳动争议应该自组成仲裁庭之曰起()日内结束,需要延长的,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日。A.15;30B.30;15C.15;15D.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