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外语考试
甲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网络信息技术开发的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该公司引进了一批优秀
甲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网络信息技术开发的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该公司引进了一批优秀
书海库
2020-05-20
45
问题
甲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网络信息技术开发的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该公司引进了一批优秀的管理、技术人才。为了实现公司战略规划和跨越式发展,2009年12月,甲公司决定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主要内容为:1.激励对象:高级管理人员5人和技术骨干15人,共计20人。2.激励方式:方式一:虚拟股票计划(1)虚拟股票设置目的:着重考虑高级管理人员的历史贡献和现实业绩表现,只要在本计划所规定的岗位作出了贡献并实现了设定的业绩,就有资格获得虚拟股票。(2)虚拟股票的授予:虚拟股票依据所激励岗位的重要性和本人的业绩表现,从2010年1月1日开始,于每年年底公司业绩评定之后授予,作为名义上的股份记在高级管理人员名下,以使其获得分红收益。虚拟股票的授予总额为当年净利润的10%。方式二:股票期权计划(1)股票期权设置目的:着重于公司的未来战略发展,实现技术骨干的人力资本价值最大化。(2)股票期权的授予:依据每位技术骨干的人力资本量化比例,确定获授的股票期权数。2010年1月1日,甲公司向其15名技术骨干授予合计10万份股票期权;这些技术骨干必须从2010年1月1日起在甲公司连续服务三年,服务期满时才能以每股10元的价格购买10万股甲公司股票。该股票期权在授予日(2010年1月1日)的公允价值为每份30元。2010年没有技术骨干离开甲公司,估计2011年至2012年离开的技术骨干为3人,所对应的股票期权为2万份。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选项
要求:1.根据上述资料,分别指出甲公司两种激励方式的特征。2.计算2010年甲公司股票期权计划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要求列出计算过程)。
答案
解析
1.(1)虚拟股票的特征:①是一种享有企业分红权的凭证。(1分)或:激励对象对虚拟股票没有所有权和表决权,也不能转让和出售,且在离开公司时自动失效。(1分)②本质上是将奖金延期支付,其资金来源于公司的奖励基金。(1分)③激励对象可以在公司效益好时获得分红。(1分)(2)股票期权的特征:①是公司授予激励对象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行权价)和条件购买公司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1分)②最终价值体现为行权时的价差(或:获得股票的资本利得)。(1分)③风险高回报也高。(1分)④适合于成长初期或扩张期的企业。(1分)2.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100 000—20 000)×30×1/3=800 000(元)(3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XG8MKKKQ
相关试题推荐
横道图法和网络图法在工程管理中常常作为()的方法。
如果公司具有向市场领导者挑战的实力,或者是其成本较低,或者是其资金雄厚,则开发商
判断物业代理公司已往的业绩,关键要看其()。
共用题干 甲房地产开发公司于2009年5月,取得一级资质,并在W省A市城市规划
共用题干 二零零六年10月,A市B房地产开发公司通过拍卖方式,取得A市城市规划
共用题干 W房地产开发公司在A省B市建设C住宅小区。C住宅小区占地全部为基本农
共用题干 A房地产开发公司于2010年1月1日,通过出让方式获得B市C县规划区
共用题干 H省A市一级资质W房地产开发公司于2005年9月,成为上市公司,股本
共用题干 A市某房地产开发公司B,于2009年1月1日取得A市中心繁华地段的一
共用题干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拟建设商品住宅,该地块位于某城市规划区内,在拟获得的
随机试题
(36-38题共用备选答案) A.生后2~3天至2个月 B.2个月 C.8
某工程项目竣工结算报告金额为3500万元,则根据《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
管理层在经营管理中,应遵守的原则不包括()。
下列情况哪种不属艾滋病期内容
患者,女,30岁。甲亢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返回病房2小时后感气憋、心慌,急查见患
风湿小体形成多发生于下列哪个病理过程A.变性渗出期B.增生期C.硬化期D.变性渗出期和硬化期E.恢复期
根据《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及有关制度,施工现场的压力焊作业人员应具备的条件有( )。2016A、年满16周岁B、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对涉及混凝土结构安全重要部位的结构实体检验由()组织。A.项目经理B.监理工程师C.
如果某投资者年初投入1000元进行投资,年利率8%,按复利每季度计算一次,则第一年年末该投资的终值为()元。A:1026.93B:1080.00C:1082
财政政策通过调节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以实现()的目标。A.物价基本稳定B.国际收支平衡C.促进充分就业D.平衡部门预算E.经济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