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财务会计
下列有关投资性房地产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的企业,对于在建投资性房地产,如果其公允价值无法可靠确定但预期该房地
下列有关投资性房地产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的企业,对于在建投资性房地产,如果其公允价值无法可靠确定但预期该房地
admin
2020-12-24
37
问题
下列有关投资性房地产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选项
A、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的企业,对于在建投资性房地产,如果其公允价值无法可靠确定但预期该房地产完工后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应当以成本计量该在建投资性房地产,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时或完工后(两者孰早),再以公允价值计量
B、采用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的企业,有证据表明,当企业首次取得某项投资性房地产时,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不能持续可靠取得的,应当对该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直至处置,并且假设无残值
C、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的企业,如有证据表明,企业首次取得某项投资性房地产时,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该企业仍应对该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D、企业一旦采用了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不能再变更为成本模式
答案
ABD
解析
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的企业,即使有证据表明,企业首次取得某项投资性房地产时,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该企业仍应对该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选项C不正确。 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对所有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这是一种原则性的规定,而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的企业有证据表明,当企业首次取得某项投资性房地产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时,应当对企业采取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处理。 【该题针对“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变更”知识点进行考核】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aV8KKKKQ
相关试题推荐
估算股票价值时的贴现率,可以使用( )。A、股票市场的平均收益率B、债券收益率加适当的风险报酬率C、国债的利息率D、投资的必要报酬率
对于分期支付利息,到期还本的债券,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平价发行,债券价值与付息频率加快无关B、折价发行,债券价值随付息频率加快而下降C、溢价发行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事项中能够引起股利固定增长的股票的期望报酬率上升的是( )。A、当前股票价格上升B、资本利得收益率上升C、预期现金股利下降
A公司刚刚发行三年期债券,面值100元。票面利率为10%,每季度付息一次,发行时市场利率为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债券报价票面利率为10%
A公司发行优先股,按季度永久支付优先股股利,每季度每股支付的优先股股利为4元,优先股年报价资本成本率为8%,则每股优先股价值为( )元。A、200B、50
东宝钢铁公司现有一个投资机会,有关资料如下: (1)利用东方公司的技术生产汽车零件,并将零件出售给东方公司(东方公司是一个有代表性的汽车零件生产企业),...
某企业拟进行一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决策,设定折现率为10%,有四个方案可供选择。其中甲方案的项目期限为10年,净现值为1000万元,(A/P,10%,10)...
某企业购买一台设备花了100万,按直线法折旧,税法残值为0,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为10年,使用8年后该设备报废,报废时的残值收入为10万,假设企业适用的所得...
某企业当前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10%,拟投资A项目,A项目的资本结构与企业的当前的资本结构是相同的,如果A项目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也为10%,则需要具备的条...
关于现金流量的估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有增量现金流量才是与项目相关的现金流量B、沉没成本、过去成本、账面成本等往往是非相关成本C、不需要考
随机试题
某机械制造企业为了进一步穷实安全基础,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把创建安全生产标准
(99-100题共用备选答案) A.过敏性休克 B.骨髓抑制 C.耳鸣耳聋
中国历史上曾进行多次法制变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关于这些法制变革的表述,下列哪一选
1年和2年的即期利率分别为S1=7%和S2=8%,远期利率是()。
比较各施工方案技术的先进性,应包括的内容有()。2018
A每一行图中的黑点从右上角依次递减一个。
领队要认真核实计调人员移交的()等资料。
健康监护的基本内容中,(不包括)
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的总的要求就是{pz_填空}。
可撤销的民事行为被撤销的()。A.溯及于行为成立时起无效B.自被撤销之日起无效C.是否具有溯及力由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决定D.是否具有溯及力由当事人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