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你如何理解?请结合实例说明。

恬恬2020-05-20  19

问题 1.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你如何理解?请结合实例说明。

选项

答案

解析答案:“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是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首先提出来的,即教育性教学原则,强调教学与道德教育的不可分割。可以理解为教学规律中的传授知识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的规律。  (1)教育性教学原则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是以道德的养成为最高目的的,教育必须使学生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使之成为“完善”的人,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手段还是教学。要进行道德教育,就必须进行教学,不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就无从实施道德品格的教育。知识和道德具有内在的直接的联系,基于这种思考他明确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原则。  (2)教育与教学不可分割  赫尔巴特指出教育(道德教育)是通过,而且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的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即“通过教学来进行教育”。既无“无教学的教育”,也无“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相反,道德教育(或者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3)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原则的价值与不足之处  ①赫尔巴特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从而深刻地阐明了教学的定义,论述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使道德教育获得了坚实的基础。他揭示了教学必然具有教育性的规律,并且强调了在教学中必须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这在当时和今天都是正确的。  ②但在另一方面,赫尔巴特把教学完全从属于教育,把教学当作实施德育的惟一途径,视知识的增长和品德的提高是无条件的同步运动。他没有认识到德育和智育是各有相对独立性的,他毫无根据地以教学来取代复杂的教育过程,而且没有考虑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情绪在道德教育中的意义,这不能不说具有机械论的倾向。  (4)举例  当代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的教学规律即为教育性教学原则的一个实例。  ①传授知识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知识中承载着一定的道德教育;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可以促进知识的教学。  ②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着只重视知识教育而忽略思想品德教育的现象,这既不利于知识本身的传授,也会导致思想品德缺失而引发的知识混淆;另外还存在着忽略知识教育而单纯搞思想教育,那么思想教育就只是无源之水,不会长久。  ③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将知识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才能全面地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6wvpKKK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