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德、智

Loveyou2020-05-20  35

问题 (  )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德、智、体、美全面发展C.提升道德品质D.提升智力

选项

答案A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记忆难度:容易(1)一般(0)难(0) 笔 记:记笔记全部笔记(18)我的笔记(0)记笔记233网校网友 难度:一般 2016-10-10 举报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福建省福州市] 2016-10-10 顶(0) 踩(0) 回复(0)Mr.宅仔 难度:一般 2016-09-27 举报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海南省三亚市] 2016-09-27 顶(0) 踩(0) 回复(0)丁小丁 难度:一般 2016-09-19 举报全面发展人 马克思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上海市] 2016-09-19 顶(0) 踩(0) 回复(0)1 2 3 ... 6 下一页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你可以记录试题,也可以向网友提问限500字 保存收起笔记5[单选题] 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特定的(  )属性的人。A.自然B.社会C.实践D.现实收藏本题6[单选题]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包括(  )①学生是发展中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收藏本题7[单选题] “最近发展区”是由(  )提出来的。A.维果斯基B.赞科夫C.苏霍姆林斯基D.赫尔巴特收藏本题8[单选题] 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  )。A.现实性B.潜在性C.可塑性D.普遍性收藏本题9[单选题] 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  )决定的。A.身心健康权B.人身自由权C.人格尊严权D.隐私权收藏本题10[单选题] 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A.加强现代教育科学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开展网络教育D.高等学校扩招收藏本题11[单选题] 我国所提倡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主要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  )A.权利平等B.义务平等C.知识平等D.人格平等收藏本题12[单选题] 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收藏本题13[单选题] “揠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收藏本题14[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是(  )。A.教育的国际化趋势B.素质教育C.新课程改革D.教育改革的实践收藏本题15[单选题] (  )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A.人的完整发展B.人的全面发展C.人的和谐发展D.人的自由发展收藏本题16[单选题] 常言道“数子十过,莫如奖子一长”,这句话启示我们教育应该坚持(  )。【2013年上半年中学】A.以实战锻炼为主B.以情感体验为主C.以表扬奖励为主D.以说服教育为主收藏本题17[单选题] “学生如同泥坯,他能否成型,依赖于教师的雕塑。”这种说法忽视了学生的(  )A.能动性B.向师性C.可塑性D.发展性收藏本题18[单选题] 刘老师正在上课,学生路路突然站起来,指出刘老师讲课中的错误,刘老师板着脸说:“路路,老师不如你,以后就由你来上课好了!”说完若无其事地继续上课。下列对该教师行为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维护了正常的教学秩序B.漠视了学生的主导地位C.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D.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收藏本题19[单选题] 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A.人格平等B.自主发展C.受教育D.主导地位收藏本题20[单选题] 教师的行为举止之所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因为学生具有(  )。A.依赖性B.向师性C.背师性D.示范性收藏本题21[单选题]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其中,教师和学生在教育内容上是(  )A.平等关系B.上下级关系C.相互促进关系D.授受关系收藏本题22[单选题] 在看待学生的不同态度中,(  )广泛受学生欢迎。A.对峙型B.民主型C.放任型D.权威型收藏本题23[单选题]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关于人的发展的理想B.人的各方面和谐发展的学说C.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收藏本题24[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是指(  )。A.德、智、体、美全面发展B.个人的智力充分、自由的发展C.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D.个人在体力上的充分发展收藏本题25[单选题] 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条件是承认学生的(  )A.选择性B.独立性C.创造性D.调控性收藏本题26[单选题] 依据育人为本的理念,教师的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培养学生特长B.发展学生潜能C.尊重学生个性D.私拆学生信件收藏本题27[单选题] “十个手指各有长短”说明了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  )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差异性收藏本题28[单选题] 关于全面发展的学生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的B.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关注学生的整体性,视学生为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C.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就是要求所有学生同步发展D.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提倡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收藏本题29[单选题] (  )是树立正确学生观的基础。A.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B.关注每一位学生C.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D.信任学生收藏本题30[单选题] “学生如同泥坯,他能否成型,依赖于教师的雕塑”,这种说法忽视了学生的(  )。A.可塑性B.发展性C.能动性D.向师性收藏本题31[单选题] 下列关于“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说法不正确的是(  )。A.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B.由于学生年龄、认知等各个方面都不成熟,所以学生不是一个完整的人C.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D.学生既是法律上的责权主体,也是伦理上的责权主体收藏本题32[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  )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A.机器大工业生产B.教育C.社会主义制度D.生产劳动收藏本题33[单选题]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体现了新型师生关系的(  )特点。A.尊师爱生B.民主平等C.教学相长D.心理相容收藏本题34[单选题] 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  )A.教师B.学生C.环境D.教学过程收藏本题35[单选题] 教育者要在学生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学生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收藏本题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DR3MKKK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