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职称考试
材料: 问题: (1)分析该栏目的教育应用价值。 (2)分析该栏目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材料: 问题: (1)分析该栏目的教育应用价值。 (2)分析该栏目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admin
2020-12-24
53
问题
材料:
问题:
(1)分析该栏目的教育应用价值。
(2)分析该栏目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选项
答案
解析
(1)“问题探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实验教材编写的一个亮点,被编排在每一节课的开始,由图片+情景+讨论题组成。探讨的问题,有的来自生活,有的来自科学实验,有的来自科学史,有的来自最新生物科技等。这一栏目对导入新课、驱动学生主动学习有一定的作用。首先,该栏目内容可以创设较好的问题情境或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其次还可以促使学生在头脑中找出新知识与原有经验之间的联系,完成知识的建构,同时也有助于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2)应用策略: ①根据实际情况替换“问题探讨”的例子。教材的安排是固定的,尽管教材所提供的事例是编写者反复讨论并保留下来的,但仍然不能照顾到每个地区和所有学生,所以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自身体验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替换.用学生熟悉的例子和情境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易于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②在审视教材的基础上开发“问题探讨”。新课改要求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意味着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在理解教材“问题探讨”的基础上应该用一种审视的眼光去看它;在理解、审视的基础上应该有超越教材的勇气,发现其优点和不足,并根据学生的基础,结合自己的理解,开发出新的“问题探讨”文本资源来组织教学。 ③在教学手段上创新运用“问题探讨”。“问题探讨”不仅是教学内容更是教学手段,它为推动教师使用“问题驱动模式”组织教学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所谓创新运用是指改变“问题探讨”的呈现方式,将教材提供的情景通过多媒体、活动等途径再现在学生眼前.以达到更好的“问题驱动”作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UTq8KKKQ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 某中学历史教师在讲授“三国鼎立’’时,将授课的主要内容整理成下面的板书形式:三国鼎立、三分天下: 200年:官渡之战,曹操战胜袁绍,基本统一北...
简述《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具体内容。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 以科学、文学为例,初步认识希腊古典文化的成就.了解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黑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清廷把东北地区视为“...
中学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具体情境?
下列评价方式中,在教学之后实施的是(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预测性评价
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与朝廷饷银的汇况业务。1862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兑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这一变化反映出( )。A.票号成为清政府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 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课...
下面是某中学教师的授课片段: 材料:次日宋江置酒与燕青送行。众人看燕青时,打扮得村村朴朴,将一身花绣把衲袄包得不见,腰里插着一把串鼓儿,挑着一条高肩杂货...
下面内容是某中学教师的教学活动片段: 师:大家还记得二七大罢工失败的教训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内容略) 师:为了取得民主革命的成功,工人阶级及其政党...
随机试题
关于钩虫病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青壮年农民感染率高且可多次重复感染
西米替丁可拮抗何因素致胃酸分泌 A.组胺 B.五肽胃泌素 C.乙酰胆碱
下列哪种呼吸系统的显像方法不能获得有关通气方面的信息 A.81mKr吸入 B
关于咳嗽的描述下列哪项正确 A.只有呼吸道感染才能引起咳嗽 B.干咳仅见于肺
关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收入、GDP等指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定居在北京的中国公民风姐和定居在首尔的韩国公民岛叔在一次旅游中相识并坠入爱河,双
我国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主体法规是()。
下列需除锈的材料或工件中,不宜采用火焰除锈的有()A:油浸过的金属表面B:厚钢板C:薄壁钢管D:退火钢E:淬火钢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7岁,某公司职员。案例介绍:求助者是家中独女,母亲希望她大学毕业后回家乡工作,但她坚持留在学校所在城市,因此与母亲发...
国家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控制和调节货币数量、信贷规模和利率水平及稳定币值的经济政策是()。A.财政政策B.货币政策C.收入政策D.产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