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心理特征及成因分析(独家整理)

admin2020-12-24  18

问题 高校贫困生心理特征及成因分析(独家整理)

选项

答案

解析(一)自卑心理。自卑是贫困生最容易萌生的一种心理,在进入大学后,这一心理状态更是有增无减。进入大学后,同学来自天南地北,家庭条件的差距也会加大,贫困生无论在消费、穿着打扮,还是在日常生活方面都显得落后、寒酸,时间久了会产生自己不如别人的心理。值得指出的是,这种自卑心理往往与过分自尊交织在一起,学生变得过于敏感,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因此,在与人交往时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穷,常以回避的方式加以掩饰,久而久之演化为性格的孤僻和心理的封闭,不敢面对困难和压力,逃避现实。 (二)焦虑心理。贫困生需要面对的困难是很直接和现实的,学费和生活费的来源都需要去解决,去费思劳神,从而使得他们经常处于一种焦虑不安的状态当中。极端情况下,过度的焦虑导致心理防线崩溃,往往会做出反常的行为。 (三)社会不公正现象对贫困生心理的扭曲。贫困生家庭往往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经常会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利益也会受到侵害。作为大学生,他重扭曲他们年轻的心灵,对社会产生一种抱怨甚至是仇视的心理。另一方面,由于身处社会下层,耳闻目睹了很多不公正的现象,他们会认为社会本来就是不公正的,法律也只是一纸空文,这样,就很容易削弱他们的法律意识,一旦遇到触发时机就会为了一己之利,不惜违背道德原则,做出违法的事。 (四)思想偏激、轻生厌世。有的贫困生在困难和压力面前.丧失了自信,甚至在思想上走向了极端,表现为对社会和学校的任何现象都看不惯,愤世嫉俗,思想偏激,成天唠叨不断,哀怨满腹,觉得生活无聊没有意义,有的通过酗酒、逃课等方式寻求寄托,少数的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基于以上分析,要做好贫困生的思想工作,就需要从精神上和物质上同时进行,既要帮助贫困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又要从心理上让他们摆脱阴影,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合理利用国家助学体系,解决学生实际困难。 为解决贫困生上大学的问题,国家在高校设立了奖、贷、勤、补、减多项措施的助学体系。首先,辅导员必须深入仔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最需要资助 的学生获得最大的帮助;其次,辅导员应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获得的资助,有计划地将其用于最需要的地方,而不是讲究吃穿,与同学比阔气。 (二)拓宽勤工助学的渠道,引导学生积极有序地参加勤工俭学活动。 高校现阶段能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比较少,稳定性比较差,有些工作岗位比较卑微,而贫困生由于过分敏感,害怕丢面子。针对这种情况,辅导员一方面应该借助学校的力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在社会上寻找一些适合大学生特点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打消学生的心理障碍,勇敢地去接受不那么“体面”的工作。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勤工助学的安排一定要合理适当,不能让勤工助学占据过多的学习和休息时间,以致影响他们的学业,使其陷入另一个问题当中。 (三)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教育与引导。 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物质困难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解决他们心理上的问题,帮助他们走出自卑的阴影,树立起信心。 首先,要加强对贫困生自尊、自强、自立、自爱及社会责任感的教育;高等教育是一种人生的自我投资,作为已经是成人的大学生有为这种投资付出的责任;苦难和逆境是对个人意志的的一种磨练,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其次,对贫困生进行有关挫折感、人格完善等方面的心理输导,使他们学会自我调节,正确看待3美PN出折,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迎接生活的挑战,以坦然豁达的心态面对困难。 (四)提倡比思想、比学习的新风尚,抵制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学生思想的影响 辅导员可以在班级和年级树立起学习好、思想正的榜样,使这样的学生获得普遍的尊重和赞许,在评先进,选班干、团干时优先考虑这些学生,逐渐在学生中营造出比学习、比思想的良好风气,针对社会上的一些摆阔气、比消费的不良现象,具体分析其弊端,指出对成长中大学生的危害,使得人人都鄙视这种行为。 (五)做贫困生的知心朋友,让贫困生走出封闭的自我。 贫困生往往倾向于自我封闭,不愿意敞开心扉与外界交流,这样不利于他们形成独立的人格、走出自卑的心理阴影。通过交朋友的方式真心对待和关心他们,比较容易拆除他们心理上的障碍,使他们走出自我融入到集体中去。同时也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不要让他们感到你在刻意地怜悯、帮助他们,否则会使他们产生一种逆反心理。 (六)对待贫困生,必须更加细心,更加耐心。 作为辅导员,应该深入了解贫困生生活及学习情况,仔细观察贫困生情绪变化,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心理辅导。另一方面,贫困生的心理解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心理问题复杂多样,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付出十二分的耐心,不能有一种一劳永逸的思想,要长期坚持。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ONxCKKKQ
相关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