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高一年级) (1)围绕理解情境,感受意境,体味情感,品味语言的教学目

恬恬2019-12-17  29

问题 教学设计(高一年级)(1)围绕理解情境,感受意境,体味情感,品味语言的教学目标,设计2道预习作业题。(不得摘抄本卷题目)(2)就“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一份片段教学设计。(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27~28题。废园外巴金(1)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2)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3)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4)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倾塌了。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倘使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八月十四日的惨剧。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不到一刻钟的功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5)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废墟么 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我回头看,没有人。这句话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6)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上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人们还在那里挖掘。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罢。那个中年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7)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我不认识这位小姐,我甚至没有见过她的面颜。但是望着一园花树,想到关闭在这个园子里的寂寞青春,我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搔着似地痛起来。连这个安静的地方,连这个渺小的生命,也不为那些太阳旗的空中武士所容。两三颗炸弹带走了年轻人的渴望,炸弹毁坏了一切,甚至这个寂寞的生存中的微弱的希望,这样地逃出囚笼,这个少女是永远见不到园外的广大世界了。(8)花随着风摇头,好像在叹息。它们看不见那个熟悉的窗前的面庞,一定感到寂寞而悲戚罢。(9)但是一座楼隔在它们和防空洞的中间,使它们看不见一个少女被窒息的惨剧,使它们看不见带泥的腿。这我却是看见了的。关于这我将怎样向人们诉说呢 (10)夜色降下来,园子渐渐地隐没在黑暗里。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黑暗。但是花摇头的姿态还是看得见的。周围没有别的人,寂寞的感觉突然侵袭到我的身上来。为什么这样静 为什么不出现一个人来听我愤慨地讲述那个少女的故事 难道我是在梦里 (11)脸颊上一点冷,一滴湿。我仰头看,落雨了。这不是梦,我不能长久立在大雨中。我应该回家了。那是刚刚被震坏的家。屋里到处都漏雨。1941年8月16日在昆明

选项

答案

解析(1)作业设计: ①试着找出本文直接抒情的两个句子。答案示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②“酒”历来在中国文化中就是愁的代名词,在这首词中,作者也用到了这一意象,但作者却说是“淡酒”,为什么?答案示例: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昧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2)片段教学设计:一、引入一提到《声声慢》,我们首先会想到哪一句诗词?(学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二、整体感知(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词,找出定下全词感情基调的句子。明确:首旬“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直接抒情,表达的感情哀婉、凄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的基调。(2)首句营造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明确:开篇语破天惊地以七组叠词来表现心态,奇特而具有音乐美,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可谓“横绝古今”。女词人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一起床便百无聊赖,若有所失,于是希望找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寻寻觅觅”而不得,反被一种“冷冷清清”的孤寂气氛笼罩。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凄凄惨惨戚戚”之情油然而生。仅此三句,就把空虚、凄清、伤感、愁惨的心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让读者也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体现了女词人晚年寡居时凄清孤独的生活感受。三、逐句分析,详细感知叠字妙用如果把“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换成“寻觅、冷清、凄惨”好不好?为什么?(1)逐句分析①寻寻觅觅点拨:当时的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她在寻觅什么呢?往El欢笑的岁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世时的爱情;其它心爱之物。作者始终在寻觅,但却又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板书:动作——茫然(应该读出一种缓慢、迷茫的感觉)②冷冷清清点拨:寻觅无果,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处境的冷清更衬托出心境的清冷。板书:环境——清冷(应是轻读、降调)③凄凄惨惨戚戚板书:心理——凄厉(应该读得一字一顿、字字泣血)开篇奠定了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2)归纳要点运用叠词的作用。明确:①增强音乐美;②增强感情。“寻寻觅觅”表现作者由于远离故乡,漂泊异乡而产生的一种前路渺茫和孤立无援的失落感。“冷冷清清”描写丈夫去世后,只身度日的孤单、清苦的生活状况。“凄凄惨惨戚戚”则是自己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晚年时,身体衰弱、情绪低落,饮酒也不能退寒解忧,只有苦挨着残年。七组叠词,从精神状态到生活处境,再到内心世界,清晰地概括出她不幸的经历和生活状况,及身体和心灵上受到的摧残。起句不寻常,连用七组叠词,这是作者的大胆创新,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是诗赋曲中也绝无仅有。真可谓“前无古人”,当然“后有来者”。作者对音律有极深的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在齿舌音间来回反复吟唱,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别有一番愁情。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的论说,最能传其美妙:此十四字之妙,妙在叠字,一也;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三也。良人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用以“寻寻”;寻寻之未见也,而心似仍有未信其便去者,用以“觅觅”;觅者,寻而又细察之也。觅觅之终未有得,是良人真个去矣,闺闼之内,渐以“冷冷”;冷冷,外也,非内也。继而“清清”,清清,内也,非复外矣。又继之以“凄凄”,冷清渐蹙而凝于心。又继之以“惨惨”,凝于心而心不堪任。故终之以“戚戚”也,则肠痛心碎,伏枕而泣矣。似此步步写来,自疑而信,由浅入深,何等层次,几多细腻!不然,将求叠字之巧,必贻堆砌之讥,一涉堆砌,则叠字不足云巧矣。故“觅觅”不可改在“寻寻”之上,“冷冷”不可移植“清清”之下。而“戚戚”又必居最末也。[img]/upload/tiku/460/6543042_1.png[/img]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xPzlKKK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