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金融经济
某企业的产品生产按照工艺顺序需连续经过甲车间、乙车间、丙车间、丁车间的生产才能完成。该企业运用在制品定额法来编制下一个生产周期的生产计划。在下一个生产周期...
某企业的产品生产按照工艺顺序需连续经过甲车间、乙车间、丙车间、丁车间的生产才能完成。该企业运用在制品定额法来编制下一个生产周期的生产计划。在下一个生产周期...
admin
2020-12-24
55
问题
某企业的产品生产按照工艺顺序需连续经过甲车间、乙车间、丙车间、丁车间的生产才能完成。该企业运用在制品定额法来编制下一个生产周期的生产计划。在下一个生产周期,各车间生产计划如下:丁车间出产量为2000件,计划允许废品及损耗量为50件,期末在制品定额为300件,期初预计在制品结存量为150件;丙车间投入量为2000件;乙车间半成品外销量为1000件,期末库存半成品定额为400件,期初预计库存半成品结存量为200件。
丁车间下一个生产周期的投入量是()件。
选项
A.1600
B.1960
C.2200
D.2300
答案
C
解析
生产作业计划编制中在制品定额法相关内容。根据公式,本车间投入量=本车间出产量+本车间计划允许废品及损耗量+本车间期末在制品定额-本车间期初在制品预计结存量,计算如下:(1)本车间投入量:即题目所述的丁车间(2)本车间出产量:即丁车间出产量,中文资料已知为“2000”件(3)本车间计划允许废品及损耗量:即丁车间计划允许废品及损耗量,中文资料已知为“50”件(4)本车间期末在制品定额:即丁车间期末在制品定额,中文资料已知为“300”件(5)本车间期初在制品预计结存量:即丁车间期初预计在制品结存量,中文资料已知为“150”件(6)丁车间投入量=2000+50+300-150=2200件,故选C。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PQcKKKKQ
相关试题推荐
关于组织设计和组织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组织设计会影响组织文化的形成B.如果企业要鼓励创新、开放的组织文化,就需要提高组织的制度化程度C.多样化程
组织文化的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按深层-中间层-表层的顺序为()A.制度层-物质层-精神层B.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C.精神层-物质层-制度层D.精神层-制度
1980年,创业时的H公司,只生产风扇,需要的是当机立断的决策机制。当时采用直线式管理简单直接、环节清晰。几年后H公司已经变成了集团,直线式管理的弊端渐显...
1980年,创业时的H公司,只生产风扇,需要的是当机立断的决策机制。当时采用直线式管理简单直接、环节清晰。几年后H公司已经变成了集团,直线式管理的弊端渐显...
组织结构定义包含了以下含义()。A.组织结构的本质是企业员工的分工协作关系B.组织结构是实现组织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手段C.组织结构的内涵是企业员工在职
矩阵组织形式的优点在于()。A.有利于顺利完成规划项目,提高企业的适应性B.有利于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C.有利于减轻高层管理人员的负担D.有利
组织结构的内涵是()。A.企业员工的分工协作关系B.实现组织的目标C.企业员工在职、权、责三方面的结构体系D.企业效益最大化
在组织设计的步骤中,组织设计的主体工作是“设计承担企业管理职能和业务的各个管理层次、部门、岗位及其权责”,这一步骤称为()。A.确定组织设计的基本方针和原
在组织结构的主要特征因素中,企业各职能工作分工的精细程度,称为()。A.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B.分工形式C.专业化程度D.关键职能
下列有关组织设计的表述错误的是()。A.现代的组织设计理论是动态的B.只对运行制度进行的设计称之为静态组织设计C.组织设计是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及其运行方
随机试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借款人的义务的有()。
下列关于期权合约的价值的说法有误的是()。
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的3个月期国债期货合约规定,合约标的为1张面值为100
脾肾两虚型痴呆的治法是
清代的驿路(官路)通达各省省城及边疆的重要城市,如山西境内,“八十里乐平到柏平驿,五十里平定州平潭驿,八十里……”,在此基础上,晋商开辟出茶马之路。这表明...
你对“听证会”这个现象有什么看法?
下列元素,电负性最大的是()。A.FB.C1C.BrD.I
某矿山项目建井工程已完成招标工作,施工单位为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认真地进行了进度控制计划的编制工作。主要包括编制矿井施工组织设计;确定保证总工期目标不...
采用上拔式液压提升方法适宜整体吊装的构件有( )。A、投影面积大,重量重的构件B、投影面积小,提升高度高的构件C、投影面积小,重量较轻的构件D、提升
人寿保险的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向保险人请求给付保险金的诉讼时效期间为(),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A:两年B:三年C:四年D: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