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外语考试
甲公司为境内上市公司。2×13 年10 月20 日,甲公司向乙银行借款5 亿元。
甲公司为境内上市公司。2×13 年10 月20 日,甲公司向乙银行借款5 亿元。
题库总管
2019-12-17
59
问题
甲公司为境内上市公司。2×13 年10 月20 日,甲公司向乙银行借款5 亿元。借款期限为5 年,年利率为6%,利息按年支付,本金到期一次偿还。借款协议约定:如果甲公司不能按期支付利息,则从违约日起按年利率7%加收罚息。2×13 年、2×14 年,甲公司均按期支付乙银行借款利息。2×15 年1 月起,因受国际国内市场影响。甲公司出现资金困难,当年未按期支付全年利息。为此,甲公司按7%年利率计提该笔借款自2×15 年1 月1 日起的罚息3500 万元。2×15 年12 月20 日,甲公司与乙银行协商,由乙银行向其总行申请减免甲公司的罚息。甲公司编制2×15 年财务报表时,根据与乙银行债务重组的进展情况,预计双方将于近期达成减免罚息的协议,并据此判断2×15 年原按照7%年利息计提的该笔借款罚息3500 万元应全部冲回。2×16 年4 月20 日,在甲公司2×15 年度财务报告经董事会批准报出日之前,甲公司与乙银行签订了《罚息减免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与之间甲公司估计的情况基本相符,即从2×16 年起,如果甲公司于借款到期前能按期支付利息并于借款到期时偿还本金,甲公司只需按照6%的年利率支付2×15 年及以后各年的利息;同时,免除2×15 年的罚息3500 万元。假定:甲公司上述借款按照摊余成本计量,不考虑折现及其他因素。要求:(1)判断甲公司能否根据2×15 年资产负债表日债务重组的协商进度估计应付利息的金额并据此进行会计处理,说明理由。(2)判断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期间达成的债务重组协议是否应作为甲公司2×15 年调整事项,并说明理由。(3)判断甲公司与乙银行签订《罚息减免协议》后,甲公司是否可于协议签订日确认债务重组收益,并说明理由。(4)计算甲公司2×15 年度该笔借款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
选项
答案
解析
(1)甲公司不能据此估计应付利息金额并进行会计处理。理由:应付利息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现时义务,应在资产负债表日进行确认,不应根据债务重组的协商进度调整应付利息的金额。(2)不应作为日后调整事项处理。理由:资产负债表日确认的应付利息和应付罚息在资产负债表日是确定的,不存在日后发生新情况调整的问题。(3)甲公司不能在协议签订日确认重组收益。理由:债务重组协议的执行以甲公司于借款到期前能按期支付利息并于借款到期时偿还本金为前提,在此之前不应确认债务重组收益。(4)长期借款列示金额为5 亿元,应付利息列示金额=50000×6%=3000(万元),其他应付款列示金额为3500 万元。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Ze4lKKKQ
相关试题推荐
某公司的销售部门预计企业投产新产品,如果每台定价3万元,销售量每年可以达到100
公司现有普通股:当前市价50元,最近一次支付的股利为4.19元/股,预期股利的永
ABC公司现有资产1000万元,没有负债,全部为权益资本。其总资产净利率为15%
某公司的预计未来保持经营效率、财务政策不变,且预期未来不发行股票,企业当前的每股
甲公司拟于2014年10月发行3年期的公司债券,债券面值为1000元,每半年付息
公司现有长期负债:面值1000元,票面利率12%,每半年付息一次的不可赎回债券;
B公司是一家制造企业,2013年度有关财务数据如下(单位:万元):
甲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使用“债券收益率风险调整模型”估计甲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时,
在利用过去的股票市场收益率和一个公司的股票收益率进行回归分析计算贝塔值时,则(
下列选项中,导致公司资本成本上升的因素有( )。
随机试题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果,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的黎族人口约占全县总
在GSM系统,下列关于切换说法正确的是()。 A.BSS内部切换、BSS间的
商业银行在办理表外业务时不承担风险。()
长为1米的细绳上系有一个小球,从A处放手以后,小球第一次摆到最低点B处共移动了(
“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的确切病机是 A.气不摄血 B.气机逆乱 C.
男,58岁,患高血压性心脏病数年,有时因激动或过劳而发生心绞痛,最初经休息后尚可
关于古代立法活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大明律》和《大清律例》都采取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卖出或买进有价证券,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是为了盈利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使人民群众内心拥护法律,需要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某市的下列哪一做法没有体现这一要求?A.通过《法在身边》电视节目、微信公众
1943年,马锡五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他深入基层,依靠群众,就地办案,形式灵活,手续简便,被总结为“马锡五审判方式”。关于“马锡五审判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