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金融经济
某企业的产品生产按照工艺顺序需连续经过甲车间、乙车间、丙车间、丁车间的生产才能完成。该企业运用在制品定额法来编制下一个生产周期的生产计划。在下一个生产周期...
某企业的产品生产按照工艺顺序需连续经过甲车间、乙车间、丙车间、丁车间的生产才能完成。该企业运用在制品定额法来编制下一个生产周期的生产计划。在下一个生产周期...
admin
2020-12-24
34
问题
某企业的产品生产按照工艺顺序需连续经过甲车间、乙车间、丙车间、丁车间的生产才能完成。该企业运用在制品定额法来编制下一个生产周期的生产计划。在下一个生产周期,各车间生产计划如下:丁车间出产量为2000件,计划允许废品及损耗量为50件.期末在制品定额为300件,期初预计在制品结存量为150件;丙车间投入量为2000件:乙车间半成品外售量为1 000件,期末库存半成品定额为400件,期初预计库存半成品结存量为200件。
乙车间下一个生产周期的出产量是( )件。
选项
A.3000
B.3200
C.3600
D.4500
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在制品定额法。另一个公式为:本车间出产量=后续车间投入量+本车间半成品外售量+(本车间期末库存半成品定额-本车间期初预计库存半成品结存量) 。故本题中,乙车间出产量=丙车间投入量+乙车间半成品外售量+(乙车间期末库存半成品定额-乙车间期初预计库存半成品结存量)=2000+1000+(400-200)=3200(件)。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TyXKKKKQ
相关试题推荐
小昌在大学毕业找工作时不仅考虑工资水平,还考虑职业发展前途、企业声誉等因素。他在求职过程中发现,有些企业坚持支付超过市场均衡工资水平的高工资,而不像教科书...
小昌在大学毕业找工作时不仅考虑工资水平,还考虑职业发展前途、企业声誉等因素。他在求职过程中发现,有些企业坚持支付超过市场均衡工资水平的高工资,而不像教科书...
小昌在大学毕业找工作时不仅考虑工资水平,还考虑职业发展前途、企业声誉等因素。他在求职过程中发现,有些企业坚持支付超过市场均衡工资水平的高工资,而不像教科书...
当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小于需求时,恰当的供给平衡措施是()。A.限制加班B.返聘退休人员C.冻结招聘D.裁员E.提高现有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依据美国管理学家巴尼的标准,人力资源之所以成为企业优势资源,是因为()。A.优秀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不容易被轻易模仿B.企业中优秀的人力资源非常丰富
根据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关于在职培训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职培训的成本应当由企业承担,收益应当由企业和员工共享B.在职培训的成本应当由企业和员工分摊
企业常常会利用不同劳动者的历史绩效水平,来预测求职者的未来生产者,这种做法很容易产生()歧视。A.统计性B.雇主C.工资D.职业
激励劳动者从低生产率的岗位、企业向高生产率的岗位、企业转移,从而在整个社会范围内不断重新配置的劳动力资源的是()。A.劳动条件B.工资差别C.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市场的()决定了企业通常需要利用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等多种标准,以及面试、笔试、心理测试等多种手段甄选员工。A.特殊性B.交易延续性C.不确定性
关于我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工会提出意向书后企业方应在接到意向书后5日内答复B.协商双方有义务在协商之前提供与工资集体协商有关的资
随机试题
(12-14题共用题干) 女性,68岁。慢性咳喘、咳痰近20年,近3年来症状加
甲公司拟在中小板上市,乙公司为其控股股东,丙公司为乙公司全资子公司。李某为甲公司
2010年,我国黄金产量340.88吨,同比增长8.57%。其中矿产金280.0
共用题干 马俊1991年去世,其妻张桦1999年去世,遗有夫妻共有房屋5间。马
考察温度对某一化工产品得率的影响,特选5种不同温度进行试验,并在同一温度下各进行
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A.在学习结束时立刻复习B.一周之后复习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D.当天复习
“社会人”假设是组织行为学家提出的一种与管理有关的人性假设。“社会人”假设认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其生产积极性是次要的,人们最重视在工作中...
某政府机关内甲、乙两部门通过门户网站定期向社会发布消息,甲部门每隔2天、乙部门每隔3天有一个发布日,节假日无休。甲、乙两部门在一个自然月内最多有几天同时为...
关于施工合同解除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承包人没有完工,发包人可以解除B、承包人将承包的工程转包,发包人可以解除C、发包人未按约定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建立和完善国家水权制度,充分运用()优化配置水资源。A:利益导向机制B:约束机制C:市场机制D:创新机